GB/T 10561-2005 method A |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
ASTM E 45-11 method A |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
ISO 4967-2013 method A |
钢--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
纵向截面≥20*10mm
非金属夹杂物,是在炼钢过程中,少量炉渣、耐火料材及冶炼中反应产物进入钢液而形成的。它们都会降低钢的机械性能,特别是降低塑性、韧性及疲劳极限。严重时,还会使钢在热加工与热处理时产生裂纹或使用时突然脆断。非金属夹杂物也促使钢形成热加工纤维组织与带状组织,使材料具有各向异性。严重时,横向塑性仅为纵向的一半,并使冲击韧性大为降低。因此,对重要用途的钢(如滚动轴承钢、弹簧钢等)要检查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形状、大小与分布情况。
根据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标准图谱分为A、B、C、D和DS五大类。
---A类(硫化物类);具有高的延展性,有较宽范围形态比(长度/宽度)的单个灰色夹杂物,一般端部呈圆角;
---B类(氧化铝类);大多数没有形变,带角的,形态比小(一般<3),黑色或带蓝色的颗粒,沿轧制方向排成一行(至少有三个颗粒);
---C类(硅酸盐类); 具有高的延展性,有较宽范围形态比(一般≥3)的单个呈现黑色或深灰色夹杂物,一般端部呈锐角;
---D类(球状氧化物类);不变形,带角或圆形的,形态比小(一般<3)黑色或带蓝色的,无规则分布的颗粒;
---DS类(单颗粒球状类); 圆形或近似圆形,直径≥13μm的单颗粒夹杂物。传统类型夹杂物的评定也可通过将其形状与上述五类夹杂物进行比较,并注明其化学特征。例:硫化物可作为D类夹杂物评定,但在实验报告中应加注一个下标(如:Dsulf表示;Dcas表示球状硫;Dres表示球状稀土硫化物;Ddep表示球状复相夹杂物,如硫化钙包裹着氧化铝)。
淀相类如硼化物、碳化物、碳氮化合物或氮化物的评定,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形态与上述五类夹杂物比较,并按上述的方法表示它们的化学特征。
评级图级别 i |
夹杂物类别 |
||||
A 总长度μm |
B 总长度μm |
C 总长度μm |
D 数量 个 |
DS直径 μm |
|
0.5 |
37 |
17 |
18 |
1 |
13 |
1 |
127 |
77 |
76 |
4 |
19 |
1.5 |
261 |
184 |
176 |
9 |
27 |
2 |
436 |
343 |
320 |
16 |
38 |
2.5 |
649 |
555 |
510 |
25 |
53 |
3 |
898(<1131) |
822(<1147) |
746(<1029) |
36(<49) |
76(<107) |
注:以上A,B和C类夹杂物的总长度是按附录D给出的公式计算的,并取得最接近的整数。 |
(表1 夹杂物类别)
类别 |
细系 |
粗系 |
||
最小宽度 μm |
最大宽度 μm |
最小宽度 μm |
最大宽度 μm |
|
A |
2 |
4 |
>4 |
12 |
B |
2 |
9 |
>9 |
15 |
C |
2 |
5 |
>5 |
12 |
D |
3 |
8 |
>8 |
13 |
注:D类夹杂物的最大尺寸定义为直径。 |
(表2 夹杂物宽度)
非金属夹杂物